民政部将全面推进农村婚俗改革 倡导简约婚俗礼仪

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记者车丽 安徽台记者张建亚 河南台记者赵军伟)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9日)是大年初五,外出务工的青年们大多还留在家乡,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村地区已经进入相亲和结婚高峰期,而水涨船高的彩礼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不少家庭。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那么,天价彩礼和低俗婚闹能否杜绝?

赶在春节前后结婚本是喜事,可婚礼却成了河南许昌市民李先生挥之不去的噩梦。结婚当天,他被前来闹婚的朋友头戴假发、脚穿丝袜绑在公园的树上,身上被撒面粉、砸鸡蛋,场面一度让围观的民众瞠目结舌。

市民1:当时看到车直接停在这,新郎往外跑,一群人追上去,整个让人没法直视。

市民2:被胶带缠到树上,然后拿可乐浇在全身上。

除了低俗婚闹外,个别地方的高价彩礼也让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被婚礼严重透支的家庭经济让父母重新返贫。河南新乡辉县市东耿村的张秀英作为准婆婆,为当地“结婚风俗”中的汽车和楼房发愁,这被不少人称为“一动不动”。

张秀英说:“都把亲戚借遍了,买个车,还得在市里买个房,现在辉县房价都5000多元/平方米了,这得多少钱啊!”

针对婚俗陋习,民政部要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反对利用婚姻敛财,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推进社会风气好转。要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用庄严神圣的结婚登记颁证仪式代替大操大办的婚礼仪式。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巡视员杨宗涛表示,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把办婚礼的流程、数额等等,通过村民公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农村的红白理事会来给予规范。

春节前夕,河南省宁陵县张弓镇第三届集体婚礼在小吕集村举行。十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迎来了庄重美好的婚礼。新人潘召召和刘月准备把节省下来的几万元和朋友一起在乡镇开办幼儿园。刘月说:“抵制高彩礼,然后真真正正地自己去创业,自己努力地去奋斗。”

500公里外的安徽芜湖县红杨镇则成立了“高价彩礼调解委员会”,向高价彩礼说“不”。芜湖县红杨镇六桥村村民朱景喜已经做了岳父,此前他一直打算要十万元彩礼,结果迎来了村里“高价彩礼调解委员会”的上门调解。

朱景喜说:“农村有个习惯,女儿不要彩礼钱,到人家家里不吃劲,这是老思想,后来调解委员会上门调解了。”

朱景喜说的“高价彩礼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4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成员组成。委员会了解到谁家有嫁娶喜事,先从侧面打听,再上门了解彩礼情况,如果索取彩礼过高,就会进行调解。朱景喜家的婚事,委员会上门三次劝解,让老人改变了思想,彩礼也由10万元变成2万元。

调解委员会成员朱云华说:“老百姓的思想转变是有过程的,一次两次不行,我说服他们,给他们打比方,说你要多了,就成了买卖婚姻了。”

安徽芜湖县红杨镇文明办主任贾贤兰提到,高价彩礼不仅浪费攀比,更让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红杨镇高价彩礼调解委员会成立一年多,全镇所有村共调解48例高价彩礼,总计节约了400多万元“彩礼钱”。

贾贤兰表示:“我们调解成功以后,利用黄梅戏团,把这个编成黄梅小戏,在全镇老百姓中巡演,让老百姓通俗易懂,这也是身边真实的例子,多方面宣传再加上调解,大家都愿意接受。”

河南省宁陵县从2016年6月开始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喜事每桌不超350元,丧事每桌不超过2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宁陵县1.3万多起婚丧嫁娶事务中,节约资金1亿多元。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明正说:“桌席就是二百块钱一桌,不能超过这个标准,我叫你吃饱吃好,但是不能浪费。”

要想遏制部分农民“因婚致贫”“随礼返贫”,还需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转变思想意识,通过倡导新事新办、健康婚礼、文明婚礼,逐渐使新的婚姻风尚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提到,村民自发成立的自治组织对规范农村彩礼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还是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有的地方通过官方纪委纪检监察,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纪委是针对公职人员和党员。但是红白理事会关系的是所有村民,是民主选出的、百姓认可的。他们可以提出建议并对每家红白事了解、干预。据我了解,农村有这些组织的比没有这种组织的在彩礼方面要规范一些。”

版权免责声明:本站除成功案例之外,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互联网,本站对文章内容观点保持中立态度,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原创作者持相关证明联系删除。